找到相关内容1092篇,用时6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行的积极力量

    我们积极恶,不再愚痴造作、迷惑堕落,进而努力修善,为自己修筑良善光明的因地,迈向清净妙乐的境界。  二、破除执著烦恼  无始以来,众生执迷不悟,贪著五蕴六尘为实有,把苦因看成乐事,把生灭看成永恒。...

    见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344558.html
  • 后学对于佛法各宗互不相违的粗浅认识

    两者都是基于缘起性空这一佛法根本的正知见,只是侧重不同而已。  我们修学自宗,坚持和赞叹自宗见是对的。但是评价他宗则需要格外谨慎。因为就是证果已烦恼的圣人尚且也可能还存在所知障,只有佛陀能够完全了知...错误。例如大乘破小乘,中观唯识互破,对于大乘佛法的发展,都有很重要的意义。然而,对于不同根器的众生,小乘、唯识、中观中的任一宗,都可能正好是对治烦恼、指导实修的良药,缺一不可。而且在修行的各阶段,可能还...

    成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645548.html
  • 三论宗的三种“观”法

    三论宗的三种“观”法  中国佛学院 理净  对于修“观”来说,是佛教每个宗派都必须具有的修行方法。因此,“观”对于一个佛教徒修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三论宗也不例外,以修“观”而破邪显正,烦恼证菩提。可是,各家各派对修“观”的选择和运用有着本质的区别。这主要是根据教理、教义而决定的。今所言“观”者,是观察义、明达义、观照义、即观察邪正,明达教相,观照真理,以光明的智慧明达真理,观察世界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046635.html
  • 皈依三宝身心安泰

    要皈依未烦恼的凡夫僧人?这是因为僧人可以住持三宝,如果没有僧人,就不知有佛与法,则三宝又何能住世呢?无疑,道高德重的高僧,固然能绍隆佛种,度化上根利智的知识分子;即使知识水平较低的僧人,也可续佛慧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847650.html
  • 弥勒菩萨略说

    布施持戒,慈悲与智慧,而不像声闻汲汲烦恼证涅槃。他是有意“留惑润生”,以从事济度众生的利他事业,是大乘菩萨之典型代表。   释尊曾预言授记,当其寿四千岁(约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)尽时,将降兜率下生人...当他成佛时的衣著,所以就回归北魏时代,也就是中国佛像最早时期的衣服。   说法印是用拇指与食指扣圈象征法轮,表示说法时的印相,此印表示以法轮摧破烦恼,使身心清净,又作法轮印。(大殿中释尊所结之手印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648563.html
  • 唯识考试 研究生试题

    ____,是大乘初地﹑声闻第四果的境界,即已烦恼,已了生死。  ⑴、世间极成真实 ⑵、道理极成真实 ⑶、烦恼障净智所成真实 ⑷、所知障净智所成真实  6、下列四种惑障,从最初发心至最后成佛,最先的是____;最后的是___。  ⑴、俱生烦恼障 ⑵、俱生所知障 ⑶、分别烦恼障 ⑷、分别所知障  7、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后,是捨名不捨体,在下列四位中的____,便能捨去其赖耶之名。  ⑴...

    释智德编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3.html
  • 金刚、哼哈二将

    金刚是梵文Vajra的意译,意译为“缚日罗”、“伐折罗”。本来是指吠陀和印度神话中的狼牙棒、粗棒,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。金刚由金、铜、铁;山岩制成,有4角或l0O个角,还有1000个利齿,在佛教中,金刚以其譬喻坚固、锐利、能摧毁一切,成为坚固、不灭的象征。古印度兵器金刚杆也作为丰产的象征,也曾作为公牛生殖器的形像,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、烦恼、坚利智的法器。 金刚力士,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250527.html
  • 没有“病”,何用“药”,这就是涅槃的境界

    此岸,因为他已烦恼尽。我们的烦恼有时升上去,有时沉下来,有时重,有时轻,不管重,不管轻,仍然是在烦恼里。举例说,人皮肉的身体,有时候生病,病好了,有时候又要生病,所以不解决问题,因为你总有这个皮肉的...修行的工作,烦恼的工作,圆满菩提心的工作,因为我们在路上,如果到彼岸了,什么也没有了,就好像证了法身,没有病,何用药?这种完全解脱的境界,什么都不需要了。这种境界就叫涅槃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353046.html
  • “修行对我而言是全部的生命”

    ,切莫因为自己学佛,妨碍正常应负的责任和义务。 修行不是烦恼的问题,而是觉悟的问题,明白、不明白的问题。明白的人,当下无事,有事只是随缘显现;不明白的人,手忙脚乱,怨东怨西。 一个真正修行人,应该...

    李元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2653224.html
  • 满月清凉

    智慧盖住了。他们仅有点小智慧,然而得少为足。所以大乘经典常批评小乘的人是自了汉。  小乘的人自求自了、自烦恼。他们觉得在世间非常痛苦,视世间环境如毒蛇猛兽那么可怕,如洪水火宅那么恐怖,因此从二乘佛法中找到避风港,从此出离生死,不想回到生死之中度众生了。  大乘菩萨则是着重“心”的解脱。面对苦难的众生和本身的烦恼现象,知道有烦恼,其实不存在,只因自己不能掌控自己,所以经常受环境诱惑而造恶业,故起种种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4553731.html